刘一明(1734--1821),清代著名道士,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是乾隆嘉庆年间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重开山门,恢复古迹,到清代最鼎盛的时候,兴隆山有道观70多座,神殿按神的地位,依次由底到高排列,蔚为壮观。
刘一明在栖云山、兴隆山名胜古迹中所撰的大量碑刻文字、对联,以及大量的诗词歌赞,对于研究刘一明的生平及其易学思想,研究甘肃省名胜古迹、历史、地理、人物、民俗都有着重要价值。其于楹联创作颇丰,大多为寺观联,于嘉庆年间就刊刻有《栖云杂联》,其传世对联有四百副之多,是目前已知古代道教出家人士中唯一的对联大家。
栖云山洗心亭
抬高脚步寻宗旨;
洗净心田见道源。
赏析:联语紧扣洗心之主旨,简洁明快而哲理无穷,深得道家旨趣,同时又点出亭之所在,对仗字字精工。
栖云山朝元观春联
人到深山方觉静;
物逢春日又生新。
赏析:清新明快,诗意盎然,上下联动静相生,张力十足,既得山林之幽静,又喜万物之勃发,浅显通晓而暗含理趣。
栖云山一间楼
不大地有风有月;
一间楼无垢无尘。
赏析:顺手拈来,寻常字眼用的活泼生动,读来能想见此楼所处境地,可谓得天地之眷顾,令人神为之往。
兰州西关礼拜寺叫经楼
高阁一声,点破春台幻梦;
真经几句,叫回苦海迷人。
赏析:联语紧扣叫经二字,劝讽世人明心向善,用词平常而回味无穷,读来令人心有所悟。刘一明作为道家名士,为清真寺撰联,而能紧契主旨,是神明自有通处。
甘州屈氏无咎斋
时行而行,宜进步时须进步;
当止则止,得藏头处且藏头。
赏析:上下联粗看似乎有合掌之嫌,然正是此类比,方加重其所述要义。主人姓屈,斋名无咎者,屈伸何时?行止何定?令人会心之馀,不禁莞尔。
栖云山新庄沟抱一亭
斗室容身,小中有大人难识;
山居养性,苦里生甜我自知。
赏析:抱一,出自道德经。一者大道,万物之始,因此斗室虽小,何人能知其所纳,只有悟元子过来之人,方知其大。上下联虽似乎各述其事,然浑然一体不可分也。其中哲理,当慢慢品咂也。
平番孙氏花园
松竹成丛,小园亦有烟霞景;
诗书满案,暗室常窥天地心。
赏析:上联就景物生发,能见主人烟霞雅趣。重点在下联所指,满案诗书非为摆设,身处暗室而不欺,不易为天地立心之志。
金天观丹房
返朴归醇,岭上孤松堪作伴;
致虚守静,阶前数竹可为师。
赏析:此联能想见其生活清苦寂寞,以孤松数竹为师为友,而能得醇朴虚静境界,可见作者求道之志,孤松数竹之意象,诚妙手裁来之实景也。
兴隆山关帝阁看河亭
重山裹抱,鸟语花香,来此地须尝趣味;
曲涧长流,金声玉振,坐斯楼顿快胸襟。
赏析:联语酣畅大气,尤其下联结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神往其亭而观其河。鸟语花香金声玉振虽为熟语成词,用之亦不觉流俗。
挽狄公
崇寿衍河图,数穷气返,委物何妨归大化;
贤郎同玉树,愿满情忘,真灵自应入长明。
赏析:狄公不知何人,然从联语来开,应穷研天文地理,而有子亦能光其门楣。刘一明作联,大多以平常语入手,读来明白流畅,此联不同其他,能见其腹笥。
赏析嘉宾
徐维强,甘肃漳县人,现居兰州。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红叶诗社社员,甘肃楹联学会副会长、青年委员会主任,甘肃省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青年楹联研究会理事,甘肃诗歌创作研究会理事。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64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