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评综述:题目《枯荷》,撰联时,眼前似有三个画面:
一是实景画面。秋水之上,凄美画图。满湖(塘、池)的水面上,或漂浮、或挺立着枯萎的荷叶和茎杆,严冬冰封雪压,枯荷仍不屈地挺立在寒风之中,令人生感慨之情。图案独特,也成为画家、摄影家偏爱的题材。
二是古意画面。回想历代诗人是怎样吟咏枯荷的,或许对我们撰联有帮助。古代诗人直接以“枯荷”一词入诗的约有二百多首,其中有:
写景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
怡神如“官居图画里,小鸭睡枯荷。”(北宋·黄庭坚);
寄愁如“秋霜一夜到枯荷,奈此江南秋色何。”(宋·苏庠)
状物如“更无小鸭睡枯荷,况有红妆依翠盖。”(宋·曾几);
抒情如“谁解登临管风物,枯荷老柳替人愁”(南宋·范成大);
联想如“亭亭倒枯荷,似是浮图尖。”(南宋·敖陶孙);
忆友如“记取相逢又相别,菊枯荷尽早梅前。”(南宋·赵蕃);
自嘲如“乌帽久闲苍藓石,青衫今作枯荷叶。“南宋·方岳)
三是我的画面。“枯荷”题目与虚题不同(例如理想、成就、友谊),是有实物的,当然可以以虚写实,也可以以实写虚,但总体不能离开“枯荷”这个实体。为此撰联时脑中要构思一副枯荷的画,然后立意,是赞美,是嘲讽,是惋惜,是同情,是喜爱,是嫌弃?可借物抒情,可寄情以物,总之,这应是你的“枯荷”,不是站在一边看风景,如此,我们的联可能会生动一些。
此次好作品多多,皆能够情景交融,写出自己心中的“枯荷”。然不少作品较平淡,甚至无味,根本原因是站在一边看风景,荷是荷,我是我。甚至都没有看清,就贸然下笔,既不真实,也不动人。自然描摹未尝不可,以物寄情更高一筹,这可能是写此类联的诀窍吧。我之所以费事找了些古诗,也许从中可得到启发。
此次征联共收138副,主评作品1副,选出优秀9副,入围112副,淘汰16副。
主评作品
徐玉基 上海长宁
谁梦回,谁伤哉,有情还有恨;
我来过,我去也,无喜亦无悲。
优秀作品9副
1.侯秀欣 河北曲阳
偏爱总无由,悦目兮,如倩倩美人,照水临风处,早许逸姿留盛夏;
枯荷常有致,修心也,若谦谦君子,香消叶敝时,犹凭瘦骨立清秋。
简评:总无由,常有致,起句令人浮想联翩,在轻松的语调中,过去与当下统一于一个画面,以盛衬枯,以枯誉盛,让境界一层更上。二分句虚实结合,互为因果,亦是点晴之处,全联围绕此中心演绎,后三分句层层递进。悦目来自修心,修心方能悦目。悦目时固然美丽,修心时亦非凄凉,颇有写梅花的“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之意境。荣又如何,枯又如何,作品让人深思。
2.吴岱宝 陕西宝鸡
瘦骨凌空,枯叶何曾输气象;
清光照水,落花依旧绝尘埃。
简评:此联联眼在末二字,“气象”与“尘埃”。“何曾输”以否定、肯定加强语气,提升意境;“依旧绝”以延伸、强化拓展内涵,刚柔相济。把枯荷之不屈的精神,落花之脱俗的性格,描写得恰到好处,给人以大气、清新之感。
3.胡潍伟 浙江永康
霜露每临多傲骨;
江天独对自含歌。
简评:七字短联写好枯荷,非下功夫锤炼不可。“每临”写出逆境中的刚傲,“独对”写出萧瑟中的旷达。含歌为低吟意,用词比低吟孤高,可见作者之用心。此联作人生励志亦是好联。
4.吴金城 天津河北
人叹红衣落,翠盘倾,悲色失香消,韵飞萦败相,吟出了诗愁词怨;
我怜瘦骨摇,残蓬唱,傲霜侵雪压,根定蕴生机,盼将来映日接天。
简评:此联分别以他人和自己的眼光看待枯荷,人非人,我非我,是世俗和慧眼的碰撞。想起了一首词中句“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今日的“诗愁词怨”,明日的“映日接天”,联作赋予枯荷以积极的意义,堪画亦堪书。
5.舒采锡 湖南怀化
曾经绰约冰魂洁;
依旧清新玉骨香。
简评:这也是一副好的短联。用“曾经”和“依旧”的对比,赋予枯荷以精气神。盛花看芳姿绰约,冰魂纯洁;枯荷看瘦骨清新,余韵芬芳。得“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奥妙。诗意的语言增强了对联的美感,以此作题赠联也是上品。
6.张项学 河南三门峡
霜肃一天静,阳伞坠星,枯杆挂月,无奈风来摇褐影;
秋深满眼清,水塘养气,泥藕蕴春,直期燕掠出新波。
简评:作者着力铺陈,渲染气氛,结句水到渠成,写出荷花“一岁一枯荣”的景象。“无奈”是天道循环,“直期”是美好希望,如此往复无穷,一荷道破天机。作者善于写境造境,用比兴手法,如“坠星”“挂月”“褐影”,又如“养气”“蕴春”“新波”等,语言丰富,构思奇妙,深得撰联奥妙。联中多处选用富有感情色彩的动词,使静态的枯荷有了动感,可为学联者师。
7.吴克丰 江西鄱阳
曾出污泥不染,虽物候消红减翠,枯叶犹存君子节;
又经甘雨润滋,于池塘起死回生,灵根再长水芸姿。
简评:“曾出”和“又经”的写法,即前后对比写法,为许多作品采用。但此联别开生面,上联于荣中见枯,下联于枯中见荣,枯荣互见,升华了联作的意境。作者善于用诗家语,联家语撰联,避开俗话套话常用话直白话,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写枯的“消红减翠”,写荣的“起死回生”,写枯叶的“君子节”,写新荷的“水芸姿”。(水芸,俗称莲花)惜分句句脚全仄全平,能否入优姑且存此。
编审:句脚三仄三平,入优不能服人,取消优秀。
8.刘芍禳 广东
似音符共舞横斜,补秋色之疏,且许盈塘宣胜概;
承天道甘随俯仰,蜕尘泥之厚,再于来夏演风流。
简评:两起句大气磅礴,将枯荷之神韵写得出神入化。在作者眼里,枯荷不再是枯萎的死物,而具有鲜活的灵魂。“共舞”“甘随”动感十足,毫无萧瑟之气。“横斜”“俯仰”既有图案之美,又有心灵之韵,令人感慨系之。上联于秋日宣胜慨,下联于夏时演风流,今日之枯是为明日之荣,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9. 郭彦庆 河北新乐
枯茎作笔哉,描一幅重生风景,流年明志;
荷叶为壶也,饮半杯独感世情,往事会心。
简评:南宋·敖陶孙有句:“亭亭倒枯荷,似是浮图尖。”浮图即浮屠,用比喻手法,写来形象生动。此联作者亦别出心裁,将枯茎比作笔,荷叶比为壶。笔描画图,壶装老酒,尽情演绎枯荷之三昧。上联一反常态,持笔先写重生;下联高怀忆旧,倾壶聊寄旧情。“描”的是自身,“饮”的是世情,广大联友为枯荷酌字酙句,花为联友开,情为枯荷寄,两情相悦,岂不乐乎?作者奇想妙思,联作不与人同,与人不同。
入围作品112副
朱成安 江苏连云港
枝叶虽枯萎,映日荣时,已留得人间清气;
光阴纵变迁,观心常事,自引为梦里美神。
周 钧 江西余干
映月枯枝,根通地脉心犹壮;
向阳雨盖,叶坠天浆志更坚。
李小杰 江西石城
萧条垂柳映枯荷,何须顾影,残枝可托红霞染;
寂寞掩莲随瘦菊,自是藏身,落叶难寻碧色消。
吴 达 贵州黎平
叶枯不碍名传世;
花败常留德照人。
王家祥 天津南开
每赏枯荷,不必悲情,曾将高洁飘香远;
直言残叶,似应赞句,自以坚持守志长。
孙汝瑛 吉林扶余
不惧寒风,叶衰犹挺满湖韵;
更坚骨气,花落仍留一段香。
徐生力 河南信阳
霜刀足破枯荷扇;
玉节多亏碧藕心。
刘奎礼 黑龙江兰西
残韵凄风荡;
衰池苦雨流。
王西川 河南三门峡
不悔残枝败叶,呈荣夏盛时,曾经绿溢香池,红迷众目;
坦迎苦雨霜风,寄傲秋零里,犹贮洁莲贶世,篷子邀春。
路 辉 河南三门峡
裙边漫卷,杯柄纵横,共醉一湾秋水碧;
朝念清芬,夕思余韵,且迎半夜雨声轻。
10
金光瑜 黑龙江大庆
于藕壮籽熟处,落叶化肥,冀残荷败处梦流连,魂游荡;
在茎弯蓬倒时,枯身藏爱,期嫩蕾开时花灿烂,气芳香。
陈玉如 河北滦平
枯时留神韵;
劫后有余香。
孙福奎 黑龙江双鸭山
观者叹哉,寒水秋风失美梦;
思之赞也,残茎枯叶有香魂。(今声)
杨学敏 天津津南
叶殘尚忆三春柳;
茎折犹迷九夏风。
谢应来 湖南岳阳
叹此芳菲不再,褐叶低垂,雨打风吹不忍看,然终不负,化作塘泥护藕;
料君记忆频繁,绿身兀立,春消夏啟频生发,却总频伸,陪同仙子招魂。
注释 频伸:亦作频呻,伸腰。
张志新 河北涿鹿
伞合蓬垂,勿忘青莲摇碧绿;
春生夏盛,何忧白雪压枯黄。
卫 国 河北邯郸
秋风忒也无情,可怜我骨立形销,红颜不再;
伞盖勿能擎雨,一任它霜侵露袭,晚景堪嗟。
王永祝 广东五华
窗内吟诗望,月下清柔,水映身姿瘦;
堤边品酒观,池中静寂,鱼摇雨盖垂。
李达章 湖北江陵
残体临风,一任容颜老,藕壮粉多忠使命;
枯荷照水,何妨茎叶衰,神闲气定守初心。
黎玉聪 海南乐东
顶霜风,挺败叶枯枝,屹立寒塘存本色;
期暖日,昭冰心玉骨,轻摇宝盖展神姿。
20
魏玉秋 山东临清
落日余晖,秋光不老云霞染;
残荷败柳,风景无衰水雾腾。
周再均 江苏如东
及花之既谢,红衣脱尽,翠叶转黄,兀立于潇潇暮雨;
殆梗之还留,白鹭飞来,余霞成绮,相依在瑟瑟秋风。
王明亮 黑龙江大庆
折腰安改屈伸志;
残面犹盈黑白眸。
陈 岩 辽宁阜新
清心几度,洗去纤尘,映日残荷标玉骨;
素手经年,修来境界,凌霜乱叶抱香魂。
刘玉春 河北成安
残体临风留使命;
枯荷照水守初心。
刘志林 江西莲花
骨傲彰风韵;
身衰听雨声。
刘玉岭 山东菏泽
斗雪仍凭擎伞骨;
化泥终逐裹冰心。
吕鹏飞 新疆乌鲁木齐
回看十里横塘,绿褪红销,留断梗残蓬,凄凉呆想;
空对九秋夕照,霜寒风冷,剩枯枝败叶,兀尔叹愁。
李家桥 湖北武汉
霜浸染残而不馁,虽尽褪浓妆,腰折蓬空,有梦藏身撑傲骨;
影横斜乱亦难倾,且仍彰素韵,雨敲风砥,无忧照水扎深根。
呂龙霞 黑龙江大庆
退去娇羞,退去浮华,芳心照水一幅画;
迎来沉寂,迎来逸韵,傲骨凌寒万首诗。(新声)
30
赵惠斌 新疆乌鲁木齐
繁华凋尽,香消色褪,只留下数管枯茎,倒映寒潭,塘前素景生禅意;
骨气犹存,身直影端,惟对着几番骤雨,静听秋籁,水底莲根蕴洁心。
夏海兵 湖北大冶
忆往昔,似牛犊初生,枝枝犀利满湖笔;
叹今朝,看芙蕖已老,朵朵玲珑七窍心。
邢金成 河北曲阳
孑立湖中,身残叶败韵还在;
重生笔下,雨打霜侵志愈坚。
卜祥杰 辽宁阜新
花残叶萎,犹举孤蓬坚似铁;
水冷霜寒,还存洁品贵如仙。
杨学印 山东临清
枯荷败叶入秋画;
品藕读书听雨声。
江俩强 广东揭阳
昨日芳华留气韵;
犹听秋雨满乾坤。
赵式立 黑龙江兰西
与草木同归,别见霜侵露打姿犹败;
跟池塘共枕,再期日丽风和靓又回。
王兴平 河南济源
鲜血更新,暂随秋去蓄芳韵;
初心依旧,再挽春来孕洁姿。
郭永和 河南三门峡
叶枯骨硬入诗韵;
霜冷气清鉴玉心。
马丽华 黑龙江哈尔滨
败枝留恋秋光影;
落叶缠绵金色风。
40
余根长 安徽黄山
莫道叶焦无玉润;
须知藕白胜冰清。
李秀英 河北怀安
一抹夕阳斜雪鬓;
半池残叶战秋风。
赵春恩 青海西宁
败叶残花,始出冰肌白象,犹存岁华风韵;
枯茎劲节,还归玉骨金身,尚有秋序露光。
周田太 福建宁德
白露催枯,一池溪客寒,韵叶香枝留瘦影;
红颜褪尽,满目怜秋老,仙风道骨蕴禅心。
阮室铭 福建宁德
经一夏花荣叶绿,引蛙鸣蜓舞,柳戏芦依,月色朦胧人竞顾;
剩满塘梗瘦蓬残,对苦雨疾风,淤泥冷水,霜威萧肃骨还坚。
高有望 陕西宝鸡
观此时,霜侵露打叶花萎;
待明日,春至暖来莲藕甘。
张汀浩 广东珠海
叶败风犹在;
枝残骨自存。
谢守忠 湖南岳阳
不必嗟枯,愿了才枯,唯求无龌龊;
何须叹老,寿长方老,只要未磋砣。
池国庭 福建福州
画里三秋笔;
水中一段魂。
张利彩 甘肃会宁
瘦影摇波经雨露;
残红舞韵饱风霜。
50
钱圣南 江苏无锡
不教风蒲入诗句;
独爱残荷作画题。
葛淼新 湖北鄂州
秋风冷雨折红颜,想那日光华,此时寂寞,枯魂瘦损三冬梦;
坠叶藏根擎傲骨,更严霜暖水,凛雪肥泥,落籽催开五月花。
胡玲玲 黑龙江
雨润君心,幽绝尘缘临水畔;
风欺傲骨,清寒禅语问残荷。
何 君 湖北鄂州
瘦影摇波已失擎天力,不教风流入画;
残红舞韵犹留响雨声,独思枯叶吟诗。
蒋振宏 福建三明
夏艳迷人蜂蝶醉;
秋枯落伞雪霜欺。
陈昌年 江苏如东
花谢韵余,霜落寒侵犹抱节;
叶残骨挺,风吹雨打不低头。
梅庆龙 陕西西安
冬雪寒不落;
春风吹又生。
张传贤 江苏灌云
独倚桥栏,一池秋雨听诗韵;
闲研松墨,半纸云烟写性情。
谢 鹰 辽宁
叶落秋池存玉骨;
莲生浊水抱清心。
申衍斌 山西绛县
展叶摇姿,欣慰曾和翠柳吟明月,水中留韵;
披霜顶雪,幸欢能给金鱼挡冷寒,冰上寄情。
60
谭燕燕 河南开封
残红万种听秋雨;
瘦影千般落雪塘。
王飞鸿 河南三门峡
一池碧韵,满怀绮梦,出水芙蓉,映日荷花,无限风光犹在昨;
静默不言,孤独自栖,霜侵何惧,雪敷可待,万千气象且迎春。
黎炳财 湖北孝感
忆往昔,藕花映日,莲屋藏珠,辉煌尽在丹青里;
观今朝,败叶凌霜,残躯傲雪,骨气犹存天地间。
【注】“莲屋”即莲房,莲蓬。
刘新朝 甘肃
曾叶阔三春,香留盛夏,容艳常擎遮日伞;
已颜消秋水,玉损西风,露寒犹举傲霜枝。
屈兴文 河南
夏池无我休说景;
秋水逢君总示愁。
谢模金 湖南岳阳
虽叶落花凋,却把芳姿留画里;
任霜摧雨打,依然傲骨伫塘中。
李秀珍 辽宁
冻地孤尊,纵然枝瘦,十里方塘呈傲骨;
浮天冷月,未改魂清,一生禀质守禅心。
何具征 陕西宝鸡
叶败枝残,枯蓬满眼摇秋晚;
风吹雨打,傲骨一身漾气清。
张金豹 山东乐陵
枝瘦塘中,竖擎天傲骨;
叶归水底,育峻洁贤孙。
李孟武 河南登封
已留廉洁世风德;
再起圣明莲座情。
70
张树松 山东济南
孤伞听秋落;
一心盼春归。
刘 丽 辽宁朝阳
秋水荷盘如蠹;
野泥藕节生香。
陈业秀 海南海口
形瘦颜衰,残枯终不悔;
香消玉殒,得失更何求。
戴水生 江西吉安
一段残肢凝骨气;
千秋上品鉴襟怀。
成慧萍 湖北
一阵霜风,翠减红衰,老绿三千妆正卸;
几层寒雨,蓬枯柄折,真情万缕梦还牵。
柯惠南 福建漳州
鸳鸯懒散池塘寂;
菡萏歪斜景象凄。
任正文 青海西宁
清香不在难寻叶;
秀色真无但见寒。
陶 淮 黑龙江巴彦
一任霜欺,不与风凌,傲骨沉泥甘腐朽;
三冬锐蓄,欣酬宿志,肥芽出水化神奇。
林汉东 广东广州
老去还留泥下藕;
重来自是佛前花。
徐延利 新疆乌鲁木齐
翠盖虽残,留金碧秋阳迷望眼;
红妆已落,引东西墨客写愁情。
80
范 荣 山西偏关
笑对暮秋,已是夕阳呈壮美;
羞言盛夏,曾经碧叶放神奇。
郭牧苑 山东临清
寒时衣破韵犹在;
远客光临香可留。
施华石 山东临清
枯为睡梦;
醒焕生机。
陈艳华 黑龙江肇源
菡萏枯零,丽质清心,不染污泥浮瘦水;
莲蓬凋谢,含霜饮露,生机蘊育待春潮。
唐格安 湖南株洲
候着霜风,修成仙骨;
庄堪入画,阜正宜秋。
注:入画:指齐白石先生画的《枯荷》。阜:既指荷的果实收获,亦指齐白石先生的画艺收获。
谭国泰 湖南株洲
叶枯曾有鲜活日;
花谢无言绽放时。
范运超 广东阳江
秋至冬来,独立淤泥身未曲;
叶枯枝瘦,静观天地体还香。
孙传友 贵州湄潭
衰盛因时,莫伤梗断香残,几许萧疏,枯身卧满一池水;
清幽以性,当念叶圆花雅,无边曼妙,倩影赢来两岸宾。
郎红文 河北廊坊
垂首沉思,忆昔日玉容逸韵;
折腰入梦,待来年红粉生香。
董振亮 河北邯郸
霜降寒塘,尽休浮事纵天老;
谁擎片盖,独守清秋尚节存。
90
吴 比 黑龙江伊春
仙骨难枯,漫舞清风,欲把残香远寄;
丹心不默,长滋细雨,方将秀丽重开。
张建国 湖南湘乡
叶败难擎雨;
花红早喜人。
陈建军 新疆可克达拉
雨溅其身满面愁,留痕香满袖;
风摇于后沾襟喜,弄影梦沾巾。
方留聚 河南三门峡
天道有常,任阳光万束,碧水一池,不抵秋风劲,露气寒,还是枝残叶败;
人生多舛,纵权重一时,财盈万贯,何如厚德隆,瘦身正,终将意足心香。
杨兴满 贵州遵义
枝萎遇西风,瑟瑟寒塘添画意;
花残逢冷雨,青青水墨泛生机。
分句意隔。
邱邦澄 海南海口
残叶枯枝,铁骨铮铮无惧色;
肥鱼寒水,柔情脉脉有英名。
句陋意隔。
张书贤 浙江杭州
出水半妆,引蜓戏柱,撑天碧伞带春绿;
随风一笑,逗蝶拽裙,接岸黄衣喷药香。
注:药香:枯荷入药,清热消毒,通络散结。
蜻蜓是连绵词,不好拆开使用。枯荷时蜻蜓、蝴蝶均不见踪影。
颜秋生 湖南岳阳
花尽影疏,水静流深藏底蕴;
时来运转,枝繁叶茂放芳华。
下联非写枯荷。
傅士文 河北石家庄
香消叶已枯,新机正待;
影寂根仍健,彩梦能圆。
字不同意相近。
肖德飞 湖南临武
枯蕊堕波,残香随雨,一世春光去;
隐身碧浪,立足污泥,几多秋韵来。
荷生长之处既无波也无浪,纵有也不应着意渲染。
100
遆哲锋 北京丰台
芳容虽逝,味炎阳,念蛙鸣,霜刀风剑无悲叹;
铮骨益坚,迎白雪,骄雀伴,画笔镜头有美姿。
味炎阳何意?
郑玉桥 天津
藏身水里,此际茎枯叶萎唯期莲座稳;
结子泥中,来年蕊绽花开又是玉环香。
违反常识,枯荷大部分在水面,莲子在莲篷中,藕是根茎。
郭来俊 天津河西
一夜寒霜,褪去芳华藏玉节;
三春日暖,迎来绿伞荡碧波。
寒霜调整为霜寒即对仗。下联非写枯荷。
高孟勇 山东青岛
寒水舟横,犹剩残枝悲暮雨;
霜天鹭伴,空留败叶逐秋风。
两分句意隔,上下联意近。
梁 光 海南儋州
白露来时,衰翠残红犹凛凛;
秋风过处,折腰倾盖独缤缤。
缤缤是飞貌,用词不当。
胡英杰 浙江永康
残枝已失擎天力;
败叶犹流听雨声。
流字突兀。
卢荣新 广东高州
不恼商风,夏来再续无穷碧;
尚留壮藕,冬近尤添万户香。
商风即秋风,何妨直写。上下联矛盾,藕吃光了何来无穷碧?
杨明星 山西绛县
荷枯失锦容,翌夏复生态;
藕润藏脂玉,今冬有美食。
下联与枯荷无关。
蒋春喜 四川蓬溪
荷枯非雪霸;
叶败有霜凌。
联意过近。
扈金海 山东临清
残花沐露,翠盖凌霜,污泥不染连心藕;
菡萏枯零,芙蓉凋谢,静水当擎抱籽蓬。
下联前二分句合掌。
110
范卫平 山西芮城
落霞醉晚,黄菊羞开,秋水懒撑擎雨盖;
鸿雁南归,芦花漫舞,残荷空叹顶霜寒。
物象意象均乱。
李 敏 新疆伊犁
擎雨红衣,苦心蒸腻粉;
托盘玉露,洁质染清塘。
非写枯荷。
淘汰作品16副
1.田兴隆 湖南岳阳
声声鸣蜩吟蛩,怨阊阖凄凉,芳菲憔悴;
阵阵村砧坞笛,怜虽余败叶,犹挺残枝。
上起六平。吟虽通用,作仄声时沁韵,去声,音僸,“颔颐之貌”,非吟唱之吟。上联非写荷,下起与荷无关。
2.曾正社 陕西渭南
芳华绽尽,叹枝损叶枯,出泥不改清莲气;
品质流芳,思韵丰姿艳,溢彩尤传丹蕊香。
重字。
3.吴立新 青海西宁
翠云憔悴,红粉凋零,半塘秋水烟波冷;
残香逐雨,枯蕊堕霜,一夜西风鸥鹭闲。
前二句均失对。只要调整词序既可解决。
4.黄振业 黑龙江哈尔滨
满意春光,红花结子;
痴情秋色,白藕出泥。
非写枯荷。
5.杜成林 江苏常州
毕生精血生莲子;
满腹柔情结藕丝。
非写枯荷。
6. 杨淑英 河北
花败何悲,根扎泥中春再发;
枝残不恼,香留世上美重生。
合掌。
7.刘维国 甘肃舟曲
散尽芬芳,秋深梗骨依然玉立;
香醇尚在,夏返灵根仍就轩昂。
散尽,动补;香醇,并列。芬芳并列,尚在,偏正。玉立主谓,轩昂连绵词并列。仍就意为就,根据联意应为仍旧,恢复原样。
8. 程文友 天津河西
瞩目情深,水面开花根变藕;
增光菜素,饭桌起色意成餐。
非写枯荷。
9.汤建农 湖南浏阳
枯尽已无遮雨伞;
残完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是苏轼的句。
10.吴清华 福建仙游
荷伞莲花期夏旺;
枯枝耦世待春兴。
莲花偏正,耦世动宾,耦世为适应世俗之意,此处不知表达何意?
11.张 琮 甘肃民乐
叶落杆犹挺;
萍枯骨亦香。
荷不落叶,萍为浮萍,毫不相干。
12. 张惠莲 河南三门峡
兰舟之上,红藕香消牵别恨;
楼榭以东,翠叶枝残入画图。
兰舟,偏正,楼榭,并列。多处失对。
13. 徐清廉 湖南安仁
留守老人,守着残荷度日;
静观秋水,观来枯叶满塘。
意境差。
14.于秀进 江西景德镇
碧绿权呈夏,趁热;
枯黄且对秋,随凉。
意境差。
15.王留顿 湖北荆门
叶败深秋至,荷塘献宝;
影随冷月移,市场爱莲。
失律。分句句脚全仄全平。
16. 田 刚 宁夏固原
亭亭玉骨吟夏日;
朵朵香魂逐秋风。
失律。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64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