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振兴乡村文化撰好联
2月7日,我与松江的会员代表去上海市文联礼堂,参加上海楹联学会2018年年会。我们参加好会议,观赏好文艺节目之后,又去观摩楹联书法展。我很感兴趣地正在逐条仔细地观看时,我区的永丰诗联分会吕会长,高兴地找到我,说我有副你撰的好联。我跟着他去一看,才回想起撰写这副好联难忘的历程。
去年10月中,我接到上海楹联学会的“献礼十九大”征联通知,要求我们不仅围绕主题,还须符合联律。我遵照要求撰写了几副,和几位好友共同探讨交流后,被黄桥诗联社选送。后在《上海楹联界》第四期的《“献礼十九大”——会员楹联诗词作品选登》中有我的“党送春风,田畴焕彩千家富;国施善政,村舍生辉万家新”。后来,又在《松江诗联会对联选择(二)》中,将我撰的 “党开改革辉煌史;民乐和谐灿烂天”那副颂党民乐联,请书法名家统一书写展出。这些使我感受到了能为振兴乡村文化不辞辛苦的价值和意义。我区在场的会员看到后,也都高兴地向我致贺,说这副好联能有幸入围展出,不仅为黄桥村,也为我们松江区争光添彩。
我于1936年出生在松江仓城。出生第2年,日寇的战火烧到了松江县城。父母抱着我和我哥,逃往浦南黄桥外婆家避难。五十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泖港黄桥村,是家乡的水土、家乡的人情哺育了我、培养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退休前三年,我从泖港中学调到了松江七中。退休后虽长期居住在松江岳阳街道,但每年总要回到家乡探亲访友,看到家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村民们的齐心努力下,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更是日新月异,我喜从心来,更思报答。可如何报答?让我久久萦怀。
我是个爱读书的文化人,懂得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无数国人的血脉中。村落中的牌匾、楹联、碑文上也记载着修身、治家、经世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那我们为何不能用楹联来塑造乡村生活的自信呢?在我和家乡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领导和行家们的关怀支持下,终于成功把黄桥村打造成为“上海市楹联第一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桥村依托“沪上楹联第一村”的文化底蕴和美誉,将农村生活建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把“法治、书法、楹联”有机地融合。经过多年的培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法制宣传品牌——“黄桥法治楹联”,不仅深得村民喜爱,也得到了区依法治区办公室的垂顾,特给黄桥村颁牌,命名为“松江区级法治楹联文化基地”。
楹联是高雅、精深、富有含义的传统文化,我退休后不怕自己年高体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精,需要的是靠自己有个责任心,培养和树立起良好的兴趣爱好,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尽心尽力,甘于奉献。
多年来我被松江区诗词与楹联学会选为“先进个人”,还荣获“特别奉献奖”,在去年11月20日,泖港镇召开《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乡贤共话家乡建设》主题论坛上,我上台作了“文化传承”主题的发言,这些就是我振兴乡村文化,感恩家乡的反哺报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