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流淌的长广溪,由五里湖南下,经横山桥继续往南约一里许,有一支流朝东南方洪口渰流去,形成了两溪相扶的一块陆地。陆地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由南方泉与无锡城相连的干道。人们看上了这里水陆交通方便,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乡间小镇。这里有一座古桥,名为ldquo;葛埭桥rdquo;。小镇便与之同名。
葛埭桥古属开化乡,距无锡城区约30华里。当时,无锡城区到南方泉的官方驿道就在这里穿过,是可以拉马车和黄包车的石子马路。陆路交通颇为便利,而水道交通更是得天独厚。长广溪在这里分流而去,葛埭桥的东西横街就枕河而筑。这里河面开阔,河面上大小船只常在桥侧倚岸停泊。西横街临河还设有轮船码头和班船码头。西侧分流处还曾设有摆渡口,方便横山群众上葛埭街。正是凭借这便利的水陆交通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葛埭桥得到了迅速发展。
葛埭桥地名的由来有各种传说。主流传说为:
咸和初年(326)葛洪43岁时,晋天子求为句漏(今广西北流)令,赐准后,他携妻子赴任。从祖籍句容出发,途经锡邑南长广溪时,暂住吴妃墩。因南橫山出产丹砂,故在横山洞穴内炼丹。因葛洪栖居吴妃墩,到山上炼丹时见长广溪分流东去的洪口墩水道沒有桥梁,便选适宜之处筑埭一道,以方便百姓南北通行。后人为纪念他,就将此埭以ldquo;葛rdquo;名之,故称ldquo;葛埭rdquo;。而他居住过的吴妃墩则改为ldquo;洪口墩rdquo;。
另一传说为:
在建桥时,桥面中间的一块石板放不平,正当工匠们为难之时,来了一位老者。老者见此情景,取下身上背包,割下一块布来,放进那块摆不平的石板底下。这样,那块石板便纹丝不动了。桥顺利建成了,后人为纪念这位长者割袋之神举,便把这桥取名为ldquo;割袋桥rdquo;。后来,人们觉得ldquo;割袋rdquo;太俗,便正式改名为雅致的谐音名为ldquo;葛埭桥rdquo;。
埭之有桥,因年代久远,无从考证。有据可査的是明万历三年(1575)重修。后经186年,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烧香浜人萧钟海集资再修。又经128年,由于洪杨军起,清军抚乡,军马踩残,剥蚀日深,造成桥基松动,桥环缺石,至光绪十五年(1889)由地方乡贤萧焕梁发起重建,与兄萧焕唐及同仁顾仪、薛南凕等鼎力劝募,作为全乡之急务,不辞劳苦,经过一年的施工,于光绪十六年竣工。时扬名乡张大刚出资千金相助,并由萧焕梁撰写了《重建葛埭桥碑记》,刻石镶嵌在葛埭桥南堍的福宁庵內。
这次重建的葛埭桥,为江南水乡典型的单孔石拱环洞桥。桥身全用优质金山石砌成,用糯米生矾传统方式合成,坚固异常,桥面为金山石台阶,拾级而上,桥顶正中方形金山石上雕刻有双龙戏珠图案,桥两侧为金山石护栏。
此桥雄浑高大,桥洞圆整开阔,东西两边桥柱上各镌刻一副桥联,东边桥联为:
遗跡溯仙翁,昔日成梁犹姓葛;
留名称豪杰,当年进履共知张。
这副追古抚今之联,上联说的是葛洪(传说后成仙),下联写的是慷慨解囊相助的张大刚豪杰。
西联为:
源自二泉来,为束长溪弯一曲;
基从万历肇,永同(山军)嶂峙千秋。
ldquo;二泉rdquo;此指惠山天下第二泉,引申为惠山之水。《辞海》所言梁溪之源来自惠山。梁溪之水经马蠡港流入五里湖,五里湖水又经长广溪流经此桥。该联贴切工整。
解放后,随着形势的发展,经历了1600多年风雨的古桥,经过一次次的改建重建,现在的葛埭桥饱经沧桑,充满传奇:东晋的遗址;清光的桥基桥身;1968年的拱形桥环;近年水泥浇制的桥面,成为一桥多时代、多材质的奇特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