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廉洁奉公的官员,往往在官衙衙门或厅堂撰题、悬挂楹联,表明心迹、抒发抱负和政愿等。这些楹联,既是警策,也是承诺。南宋余玠,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到任后,就在行署大门自题楹联: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这副楹联,是一篇简洁明了的就职演说,强调为官一任,责任重大,非同儿戏,不敢掉以轻心。明代弘治年间的吏部尚书王恕,为官清廉,任人唯贤,曾题联悬于吏部大堂: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
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
羞耻观念常挂于心,藉以自律,藉以警世。清代余小霞为官清正,深受人民敬仰。他的诗写得好,楹联也写得很不错。他任三防主簿时,在衙门里撰写了一副楹联:
古时清官的联作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斯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珍惜官位的来之不易,珍惜民众期盼之情的难得,应勤政爱民,做到问心无愧。他还为桂林知府的仪门撰写了一副楹联:
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
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
告诫官民知法守法,莫作非分之想。表明心迹,不存苟且之心。清康熙年间,史书上称赞徐士林&“治狱如神,多决疑案&”。任皋司时,在大堂自题楹联:
看阶前草青苔绿,无非生意;
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楹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向民众表明自己的决心,体恤百姓,断案精细,杜绝错案冤狱的发生。清代潘先珍,为官清正廉明,被当地百姓称为&“青天&”。他在任蓬溪县令时,在县衙三堂曾自题一联:
扪心自惭兴利少;
极目只觉旷官多。
他反省自己,兴利太少。发出感叹,旷官过多。古人有如此境界,实在难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清官题写的戒贪联可谓一脉相承。明代户部侍郎张津,任南安知府期间,撰联书于大堂上: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上联讲官府对百姓要实行宽惠政策,造福于民;下联则说为官者要清正廉洁,不贪取一分一厘不义之财。张津,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其为官期间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张津&“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为官思想,被后世清官竞相效仿。100多年后,清康熙江南 提督张伯行改写成如下联语:
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据《清史稿》载:张伯行嫉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他离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山西汾阳知县汤信,则另辟蹊径,从赌咒发誓的角度立意,将张津的反腐戒贪创意改造为:
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
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汤信,清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他自题的这一联,就挂在县衙大堂內。过了将近300年,清乾隆御史钱沣又将张津的创意向前推进一步,他强调,不仅不贪,更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钱沣,乾隆二十六年进士。他刚正不阿,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斗&”。光绪年初任兴义府知府的余云焕撰联,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余云焕认为,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做官不能只满足于廉洁,做官要做事,要有作为!距张津约400年的清同治年间,西宁知府龙锡庆,将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加上虑及子孙的考量,在府署大堂挂出这副楹联:
要一文非分钱,幽有神明,明有国法;
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
龙锡庆因为公正清廉而受到百姓爱戴。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35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