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题咏、嵌典(涉)刘基联集
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
——民间传奇:诸葛亮千年预言联
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是民间传说中的神机妙算人物,甚至说他是诸葛亮转世。传说有一天,刘基在行军途中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离开朱元璋的营帐,独自走进深山老林。山路坎坷异常,森林越来越密,不觉有点着急。看看四周无人,就想找一处隐蔽地方小便。慌忙间惊走一群野鸡,腾空而飞。只见不远处有一座千年古庙,刘基径直走了进去,一看,庙门匾额上书“诸葛武侯”四字,庙门左右贴着一副谶语:“金鸡土狗奔马时,留头金刀在此溺。”刘基不解其意,也来不及琢磨推敲,先在庙内僻静处方便之后,抬头一看,坏了!怎么能在庙中撒尿,冒犯神灵,其罪不小,赶忙给庙中神像深深施了一礼。随即发现神像下有木刻神牌,上写:“三分天下诸葛亮;”刘基大笑一声,心想:我一统天下还没说什么,你三分天下有啥了不起。一气之下,把木牌摔断在地。谁知断牌里面还有一个小牌,刘基拿起小牌一看,上面竟然写着:“一统江山刘伯温。”此时,刘基才大吃一惊,诸葛亮果然是神人也!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就算定我会跑到这里小便。再回头看看庙门上的那副谶语:那留头金刀不是分明指自己的姓吗?留去田加金、刀旁正是“劉”(刘的繁体)字。上句那“金鸣土狗奔马时”,很明显是指时间。此年是丁酉年,酉即鸡;九月九日的地支是戌,戌的生肖是狗;奔马时,显然是指正午时辰,现在正是正午啊!想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诸葛亮算得准确无误,太神了!刘基连忙在诸葛亮像前跪下作揖,连连请罪。没想到,跪下之后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又见对面墙上写有拳头大四个字:“弃甲而走”。心想:这不是暗示脱了盔甲才能脱身吗?刘基赶忙脱下盔甲,果然得以脱身。此时,刘基的梦也醒了。
朱皇亲封龙庆景;
国师讨来种香菇。
——佚名撰浙江省庆元、龙泉、景宁三县(浙南山区)大小菇神庙联
元明时期,是香菇文化的发展时期。初期,处州人刘伯温带香菇进献皇帝,受到明太祖称赞,因而有“朱皇亲封龙庆景;国师讨来种香菇。”的传说,相传至今。香菇成为贡品以后,促进了菇业发展。菇神信仰中除了五显神、吴三公,增加了刘伯温。元·大德年间西洋一带菇民在吴三公生前菇棚遗址建庙纪念吴三公,明·万历三年(1574年)明神宗敕封吴三公父子兄弟等十二位为判府相公后,菇民在原址重建,改称吴判府庙。这个记载证实了《庆元县志》吴判府庙中“神姓吴”指的就是吴三公,也说明奉吴三公为菇神得到官方的承认。据《菇业备要全书》中的《朽木产菇章》,叶耀廷先生又旁注“字眼古人笙歌”。《古人笙歌》是唱古人的,从田氏兄弟唱到陈法清、十四夫人和方卿,又从包公唱到唐传、杨家将。然后才是说到香菇的《出门踏樯章》。杨家将唱完唱《出门踏樯章》,中间有十二句过渡段。唱刘伯温国师奏明皇洪武钦赐龙庆景独放香菇,这就是大小菇神庙这副楹联的来历。菇山神位和龙庆景菇民家里香火榜中必有刘国师、吴三公之原因也在此。笔者称它为《香菇笙歌》的序歌。为了保持歌谣原貌,都保留《菇业备要全书》中分章的原来名称,山歌的总题目采用龙泉人使用的称呼:《香菇歌》或《香菇笙歌》。此联是说“明太祖朱元璋奠都金陵,因久旱求雨而食素。刘伯温以菇进献太祖,太祖尝之甚喜,旨令每岁置备若干。刘伯温系处州人,顾念龙、庆、景三县山多田少,地瘠民贫,乘间奏请太祖,以种香菇为三县之专利,他县人不得经营此业”(民国初年叶耀庭《菇业备要》)。可见三县规模栽培香菇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且成为三县农民以赖谋生的主产业,从而有了“菇民之乡”的称谓。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49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