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
下联:鸿蒙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大罗宫玄都洞联。混元:天地形成)
(1).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后汉书·班固传》:“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 李贤 注:“混元,天地之总名。” 唐 方干 《处州洞溪》诗:“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宋 司马光 《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对联:道判混元曾见太极两仪生四象 鸿蒙传法又将胡人西度出函关
(2).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似游 华胥国 ,疑反混元代。”《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
(1).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易·繫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 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籤》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1).指天地。《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 安乐公主 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 南山 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阴阳、男女。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1).指春、夏、秋、冬四时。体现于卦上,则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易·繫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虞翻 注:“四象,四时也。” 高亨 注:“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天地生四时,故曰:‘两仪生四象。’”又《繫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高亨 注:“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一说指金、木、水、火。体现于卦上,则为实象、假象、义象、用象。见《易·繫辞上》 孔颖达 疏。
(2).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bai9虎,南方朱雀。
(3).指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4).指阴、阳、刚、柔或吉、凶、悔、吝。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阴、阳、刚、柔也。《易》之四象,则吉、凶、悔、吝也。”
(5).指暇、顺、雍、嘉四种治政要求。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以能有名号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顺、曰雍、曰嘉。”
(6).指六书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四体。 清 方以智 《通雅·六书形声转假说》:“ 用脩 曰:六书当分六体。 班固 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
亦作“ 鸿濛 ”。 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成玄英 疏:“鸿蒙,元气也。”《淮南子·道应训》:“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鸿蒙肇判,风气始开。”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
(2).迷漫广大貌。《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 颜师古 注:“鸿濛沆茫,广大貌。” 宋 范成大 《寿栎东斋午坐》诗:“屋角静突兀,云气低鸿濛。”《红楼梦》第一二○回:“我所居兮, 青埂 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3).东方之野,日出之处。《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 注:“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故以为景柱。”
(4).混沌;浑噩。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二:“鸿蒙总合杂,诡譎骋戾狠。”《吴礼部诗话》引 元 王履 诗:“半生堕落忧患界,万事元在鸿濛间。” 清 龚自珍 《世上光阴好》诗:“静原生智慧,愁亦破鸿濛。”
(5).指高空。 明 刘基 《通天台赋》:“矗鸿濛以建标兮,拖甘泉以为祛。”
(1).佛教谓师徒以佛法相传授。 唐 顾况 《鄱阳大云寺一公房》诗:“se9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弥遮迦尊者》:“六祖 弥遮迦尊者 ,中 印度 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 北天竺国 。”《宋史·王安石传》:“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时号 絳 为‘传法沙门’, 惠卿 为‘护法善神’。”
(2).泛指以学问、方法相传授。 唐 张籍 《隐者》诗:“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1) [Tartars;Mongols]∶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2) [foreigner]∶泛指外国人
函谷关 的省称。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二:“ 函关 絶无路, 京洛 化为丘。”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古北口》诗之二:“山中鹿角都除却,便似 函关 日夜开。”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84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