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音协调是楹联的精髓,也是它魅力四射的又一重要元素。而要达到语言的抑扬顿挫,就要讲究平仄的交替和对立。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句中节奏点(或称停顿点)平仄交替。不管是按声律节奏还是语意节奏划分,都是本句内各节奏点一平一仄的交替。如果上下联中内部不作平仄的交替,而连续用平声或仄声,就犯了“失替”的毛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的一副自题联,其中“壁立千仞”若按两个节奏点划分,明显有“失替”之嫌,而如果把它当做一个成语只分一个节奏点,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2、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平仄相反。如果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同,就犯了“失对”的毛病。而且请注意,上下联节奏点平仄对立要优于同句节奏点的平仄交替。若是因为内容的表达或是非律句式的语言风格,需要在二者中放宽一项的话,可以放宽句内节奏点的平仄交替。但这种放宽宜不超过一次,即使在散文化的句式中也应避免三个以上的句内节奏点使用相同的声调。而在按声律节奏来安排平仄的律句中,则应严格做到句内节奏点的平仄交替和上下联对应节奏点的平仄对立。
3、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一般要形成有规则的交替。
4、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联律中把它看成正格。
这里请注意一下节律对拍问题。所谓节律,就是韵律语言的节奏或节拍。主要指上下联在章节上的停顿或间歇,以及语流节奏即连续话语平缓径直或迂回曲折保持一致。这是楹联格律中的一个声律要求,通过联句有规律的停歇和韵律的变化,达到和谐的音乐美。节律包括声律节律和语意节律:
(1)声律节律,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以两个字为一标准音步,节奏点在音步的第二个字上,也就是说,全句的二、四、六字等偶数位以及尾字都属节奏点,所以古人有“二字而节”的说法。
(2)语意节律,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语意节奏无固定的字数,它同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
由于对联文体融合了诗歌、骈文、词曲乃至古文和白话各类文体的语言方式和风格,我们既不能强求各类句式都按“二字而节”的声律节奏来划定,也不能无视律诗句式占对联句式主流的实际,强求所有句式皆按语意节奏来划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认可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双轨并行,节律安排只要符合二者之一,即可认为达到了“节律对拍”的要求。提出“节律对拍”的意义,实际上是给大家多了一种自由选择的权力。但是,同一副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能用一种方式,而且上下联要一致。
总而言之,对联文体“平仄对立”的要求,以句尾字最为重要,分句句脚字次之,句内平仄再次之。但句尾、句脚、句内节奏点的上下联平仄相对,则应严格遵守,而本句内节奏点、句脚的平仄交替则可以有条件地适当放宽。像拗救对“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全平全仄对“花开三章清平调;叶落一曲长恨歌”都是允许的。还有些古文体的对联,或是用古文体句式与诗词体句式穿插使用的对联,在声律要求上比纯诗词体的对联还要宽泛一些。纯古文体联语如:“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只求最为重要的句尾和分句句脚的相对即可。这种句式的对联一般都把古文句式声律放得很宽而诗词句式声律要求很严,诗语工整,词语流动,古文语则散漫,交错使用,使得全联活脱灵动,产生整饬中有流动,轻灵却不失稳重的整体效果。
(四)统一于一个主题,是楹联与一般对偶句的最大区别,也是它作为独立文体的根本支撑。楹联的本质特征是“既对又联”,“对”和“联”互为表里,表里紧密相连才是统一的整体。但对“意联”不能有太狭隘的理解。不能认为上联写了张三的一个侧面,下联就必须写张三的另一个侧面,如果下联写李四与之对比,也是完全可以的。围绕同一事物,上联状物,下联抒情,更是一般的写法。
(五)正视避忌,是打造楹联精美形式的需要,也是丰富其内容的内在要求。
1、忌合掌。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用词尤其是整个意思不可重复、雷同,否则会给人以词语贫乏、内容累赘之感,是诗联家之大忌。如“旭日”对“朝阳”、“神州”对“赤县”等,就属合掌。但是,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雷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则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心色皆空成正道;根尘俱彻证圆通。”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则不应视为合掌。再如:“万里长征欣比翼,百年合好喜同心。”“欣”对“喜”,词义相近,但比重少,可以允许。至于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字面来看,好像犯了“合掌”的毛病,其实不然。除了作者采用了叠字、异位互重等修辞技巧外,更重要的,它是通过词语的反复重叠,烘托主题,深化意境,揭示出“物静人动”的深刻哲理。
2、忌不规则重字。一副对联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汉字,即为重字。与重字相对应的若是另外一对重字,称为规则重字;否则,即为不规则重字。不规则重字破坏了上下联之间的对称法则,属于对联文体中严重的形式缺陷。而叠字、反复则是对联的一种艺术技巧,所以,对联中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允许“异位互重”(即“换位格”)。但虚字、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之”字可以重复。“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都属“异位互重”的“换位格”。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请注意,一个是“避”,一个是“忌”,尾三仄应宽于尾三平,只在律联中应尽量避免,在非律联中则不必拘求。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2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