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征联活动,据记载是明朝初年开国功臣徐达的公开征对。徐达不仅能文能武,诗联也颇有专长。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封赏给徐达的府邸瞻园,原是过去的吴王府,风景十分秀丽,别具一格。徐达于踌躇满志之余,忽来雅兴,对着吴王宫阙写下一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徐达写出上联之后,再也对不出下联来了,数日苦思不得,只好在门外悬金求对,历时几个月,虽不乏许多应征之作,皆平庸,难以入选。后来有一位不出名的读书人,挥毫写出了下联:“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下联能切景写情,与上联功力匹配,堪称佳对。徐达非常欣喜,重奖儒生,并将全联镌刻于府邸楹柱之上。
此外,近年来有人也从有关资料上查到,征联最早始于五代之前,那时口对已在社会上蔚成风气。宋尤袤的《全唐诗话》多处记载着流传在民间的口头联语。唐代诗人范赞曾得一上联“岁尽天涯雨”,好久无法得到对句,就将此告诉诗友刘郇伯,刘立刻用“人生分外愁”来联起。诗人温庭筠与李义山属对,李曰:近得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对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温庭筠则以“玉条脱”续,又有药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这是初期征联的一个雏形。
此后,各种类型征联应对便逐渐流行起来。其中就有用征联选才择婿的故事。某地有一位富家小姐,通文墨,立志要嫁一个才子,一日,她出上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这个上联相当难对,因“寺”和“诗”都用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月”字则用“明”字拆开。“明月送僧归古寺”又是引用一句唐诗,最后还要用第一字组合的“寺”字作押尾。因此,上联贴出之后,一直过了三年,都无人能够对通,父母劝她不要再固执,但这位千金小姐执意不从,父母拗她不过,只好任由她去。
一天,一位姓林的书生路过此地,看见上联,觉得有趣,思索了一阵,便写出了下联,张贴在上联的旁边,他的下联是: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这副联虽个别字平仄不大相协,但也算是一副绝对了。
也有为做广告征联的,解放前,上海一酒家以酒名“三星白兰地”为出句征对,一时应征者甚多,最终被评为冠军的是一个“无情对”,句为“五月黄梅天”。对偶工整无懈可击,又别有情趣。
近年来,楹联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各级楹联组织征联活动空前繁荣,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鼓与呼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3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