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们的调研文章《高考考点联联律相与析》相继在《中国楹联报》、《对联》、《华夏诗联书画》、《邵阳日报》、《邵阳楹联》、《邵东楹联》等媒体发表,又得以在 “联都论坛”、“邵东教育在线”及有关电子虚拟空间传播,在楹联界产生了较大反响。网上搜索发现,还有楹联组织的领导专家相关论文引用了我们的论述或观点。通过近几年中国楹联学会不断号召、各种举措重力推行,楹联知识普及如火如荼,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良好的效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自从2012年影响全国联坛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为楹联文化鼓与呼的好书记”黎仁寅出任邵东县委书记以来,我县掀起了争创“中国楹联文化县”热潮,楹联文化活动风生水起,楹联知识普及与楹联爱好者创作与欣赏水平整体提高。分析今年我县高考考点对联,就可以品尝到丰收的喜悦。当然,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下面一并提出探讨。
创新学校:
北大梦清华梦中国梦,梦梦相通,拼搏能圆美梦;
文科题理科题人生题,题题互扣,功深可破难题。
此联运用了自对、重言、顶针、排比等创作手法,更为难得的是,上联内容与时俱进,和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紧密相连;下联借题发挥哲思飞扬,由高考文理科目联想到人生,激励努力的学子勇往直前。对联既是实用性强的文体,又是文采飞扬的文艺轻骑兵。能够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运用多种技巧表现好,而又符合对仗要求,是需要功底的。此联美中不足的是,上联“拼搏”为并列结构动词,而下联相对应的“功深”为主谓短语,干犯了《联律通则》第一章第二条第三条。即为词性未对品,结构未对应。
镇三中:
迎难而进,囊锥已久藏,必脱颖而出;
奋发有为,牛刀今小试,当游刃有余。
此联就事论事直截了当,对高考学子的临场激励作用非常不错。瑕疵是上联“迎难”为动宾短语,下联对应处“奋发”为并列动词词组。词性不对品、结构不对应。如果以“发”的名词属性“头发”来借对,勉为其难。
镇二中:
笔下生花,不负寒窗苦读;
心中有志,且看雁塔高标。
此联干净利落,对仗工稳。鼓劲与勖勉同步进行,学子读此联入场,能不豪情满怀临场发挥得淋漓尽致吗?
邵东一中镇一中:
怀济世才,执生花笔,金榜题名操胜算;
立体民志,存报国心,飞舟沧海驭长风。
此联表现手法敢于冒险。上联“金榜题名”与下联“飞舟沧海”人多认为失对,其实是运用了“交股对”特殊对仗形式。交股对又叫错综对,指凡是出句的词语与对句的词语本可相对,但不是在同一个位置而是错开的情况。使用错综对主要是为了适应平仄而颠倒词序。有时也并非为了平仄,而是为了文理上的通顺等原因。“金榜”对“沧海”偏正名词相对吧?“飞舟”对“题名”动宾相对吧?只可惜平仄相粘了,于是错开了位置。
镇四中:
挥动时代巨椽,胸怀天下报国志;
开拓人生大道,志在四方成栋才。
此联大气,但节奏点平仄安排不合理,“天下”“四方”兼且合掌。
邵东十中:
寒窗砺剑,学海扬帆,十年汗水笔锋聚;
壮志凌云,雄心为梯,六月丰收美梦圆。
此联形象、生动、大气。用典合乎实际需要。但有三处值得商榷:一是上联“帆”所对应的下联位置应该用仄声字,而“梯”却是个平声字;二是上联“寒窗砺剑,学海扬帆”是并列自对,而下联“壮志凌云雄心为梯”虽也可看成自对,但不是并列关系;三是上联“汗水”为偏正名词,而下联“丰收”为偏正动词。即便根据语境,“丰收”转品为名词,那也只能看做是专属名词,故而该处对仗难称工整。至于“笔锋”为名词修饰名词的偏正关系,“美梦”为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偏正关系,宽对尚可。
相比以往的高考考点对联,尽管还不是尽善尽美,但平心而论,今年我县的作品已经是可喜可贺了!要知道文化底蕴的提升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啊!这是全国大形势与我县小气候合拍的结果。我县去年成功通过“中国楹联文化县”创建验收。教育部门功不可没。相信今后继续打造好“楹联教育基地”,以点带面全面实施楹联教育进校园,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唤醒最广泛的群众之于楹联文化的爱好自觉、学习自觉、欣赏自觉、创作自觉,并在一定范围内让人达到与饮食不可或缺的地步,邵东楹联文化发展繁荣的美梦就一定得圆。我们通过全县征稿选评,成功打造了昭阳公园亭阁、廊榭楹联景点、廉桥南国药都楹联文化一条街、邵东一中校园楹联、杨塘书院校园楹联等等。每年的高考考点对联,出自各考点学校个体行为,存在问题并不代表整体水平不上台面。但培养人才的地方出现了不那么令人看好的楹联,个种情由实在也值得深思。
我们曾在 《高考考点联 联律相与析》一文提出,将楹联文化的圈内热转化为社会热、将楹联普及提高的民间热转化为政府热,在全国很多县市都实现了。这个得益于中国楹联学会的倾心作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地方主要领导的文化情怀、楹联情结。当然,这固然是好事,也恰恰是令人担忧的事。如果热爱楹联文化的领导升迁了,新来的是位对楹联不屑一顾的领导呢?因此,楹联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还在于如何唤醒大家的文化自觉。包括点燃不喜好楹联领导的热情。教育部门要自觉主动地将楹联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内容,坚持主动哺育未来建设者们,是从根本上解决楹联文化发展繁荣,诸多困难的有效途径。打造好“楹联教育基地”,首先学校要拥有一批懂联律、会欣赏、能创作的楹联骨干教师。学校有了这样的教师,区区高考考点对联,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吗?楹联教育成为文化自觉,楹联文化发展繁荣的春天还会遥远吗?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1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