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与张丹斧的闲联
清末民国时期,文学大家辈出。这些文学大家除了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亦创作了很多楹联作品,尤其是兴致而来创作的闲联。近日笔者查阅资料时,就看到两副夏丐尊与张丹斧创作的楹联,颇有典型性。
夏丏尊(1886-1946年),名铸,字勉旃,号闷庵,别号丏尊,上虞崧厦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在五四以后,整个社会在一片呐喊声中,很快陷入了彷徨,夏丐尊先生对国家的前途有些失望,就搬到白马湖,翻译一些小文章,在春晖中学教教课,幻想着过隐居的田园生活。夏先生的知名译作《爱的教育》就是那个时期翻译的。
白马湖原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就建在白马湖边,湖对面的房子就是夏丐尊先生的“平屋”。与平屋毗邻的是丰子恺先生的“小杨柳屋”,再过去是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当时,“平屋”门口就贴过一副楹联:“青山绕户;白岩当门。”这副楹联展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田园隐居生活,也表达出夏先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得志。
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战争连连的时期,是胸怀志向的文人最为抑郁的。夏先生唯有偏居一隅,教书为乐。“平屋”的另一副楹联“宁愿早死;莫作先生”就证实了这些。这副楹联应该是从“命穷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做先生”中化用出来的。
与夏丐尊大概同一时期的张丹斧也创作过楹联。张丹斧(1868-1937年),近代文学家、报人、收藏家、书画家。原名扆,后名延礼,字丹斧,以字行,晚号丹翁、亦署后乐笑翁、无厄道人等,斋名伏虎阁、环极馆、瞻蔍斋,江苏仪征人。
张丹斧作为民国著名报人,在上海曾任《大共和日报》主编,《神州日报》编辑,后又在《晶报》工作10余年。他是鸳鸯蝴蝶派重要成员,与李涵秋、贡少芹齐名,为“扬州三杰”之一。他学问很杂,擅长诗词、楹联、诗钟、篆刻等,但留传甚少。
清末有一个姓汪的人,本是穷苦之人,但因其善于攀附,成为淮盐商人,后又结交官场纳资捐为候补道,手下人为青帮“大”字班,乡亲们都叫他们为“青皮”。张丹斧得知此事后,就撰写一副楹联嘲讽汪姓人:“阿爹红顶含卤味;大少青皮比粪香。”张丹斧因其行文戏谑,被称为“文坛怪物”,曾因《神州日报》编辑室狭窄,夏天挥汗执笔不好受,就写了一篇《太阳晒屁股赋》,还仿欧阳修的《秋声赋》写过《尿声赋》。
一次,某富商准备了丰厚的润笔费请张丹斧写楹联,他因看不起那个富商而拒绝了,同时却写了一副楹联送给了对面裁缝铺老板。
张丹斧一生以戏虐行事,而这种行事风格的背后,正是他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关怀与忧虑,借戏虐之行表达自己的不满,也对时事进行针砭嘲讽,戳中社会弊端,藉此希望社会改革。
从夏丐尊和张丹斧的闲联中可以看出文人的志向与情怀,在忧国忧民之际,借闲联抒发内心的抑郁不得志与对低俗世风的嘲讽。不过为后人感到惋惜的是,这些文学大家所创作的闲联多为兴致之至与戏虐之作,没有保存下来,错过了欣赏文学大家在楹联创作方面造诣,也缺失了这方面的研究素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