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回水抱中和气;
平远山如蕴藉人。
——题浙江省杭州敷文书院楹联
上联“萦回水”,指江水形成曲折旋绕之态。“中和”,谓儒家追求的人文理想,《中庸》讲喜欢、愤怒、悲哀、快乐几种感情还没有激发的时候叫做“中”;发作了,都合乎义理礼节,叫做“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上联巧妙地用一“抱”字,以书院所在地云雾之气生发联想,将本不相关的“萦回水”与“中和气”联系在一起,渲染书院“致中和,万物育”的人文特色。下联“蕴藉”,形容胸襟或精神宽博有余。联句以书院前绵亘起伏的山,喻博雅君子包容宇宙的襟怀,进一步展现人文精神之高大完美。将“蕴藉人”比做“平远山”,联语虽然好似专意刻画山的形态与精神,但更重要的是通达山与人的意象联结,表现出更深层次的人文理想之美。此联描山绘水,形神兼到,将山水之实象作为审美之意象而呈献给读者,足以悦之心性,从中体会儒学之深邃和书院之典雅。词语立意深远,表述婉曲。
敷文书院在浙江省杭州市。原名万松书院、太和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就凤凰山万松岭报恩寺故基创建,故名“万松”。清·康熙十年(1617年)改名“太和”。五十五年(1716年)重修,圣祖玄烨题“浙水敷文”额,遂改名“敷文”。“敷文”,谓传播铺陈。谢灵运《山居赋》:“敷文奏怀。”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弘历巡临,名盛一时。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火。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年)购城东葵巷沈氏房屋,重新改建,称“敷文讲学之庐”。原万松岭旧址作为古迹留存。
倚槛俯江流,一线潮来文境活;
迎门欣湖绿,万松深处讲堂开。
——题浙江省杭州敷文书院楹联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38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